“走了的人要安详地走,活着的人要洒脱地活。”年6月23日,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建文在与病魔抗争了将近一年后,年仅57岁的他,带着他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对亲友的牵挂,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少同事提到他都会感叹:“他对工作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是被案子累的!”
同事眼中,张建文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曾被授予“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的称号,承办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关系案”“人情案”,无一信访投诉。近几年,他更是一心扑在院里的大案要案上,其间出现吞咽困难、多次咳血的症状,他没顾上检查。当他最终卸下“重担”医院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
01
都咳血了,他却总医院
时间退回到年10月11日,轰动一时的山西系列大案“群虎”之一申维辰案在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该案的审判长正是张建文。
申维辰案是江苏法院审理山西系列大要案的第一案,审理好这个案子,对于审理接下来一系列的山西大要案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张建文主动请缨,担任审判长。审理完申维辰案不久,张建文又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原常委、*法委原书记张越受贿案的审判长。
△张建文的办公室
这两起大案让张建文付出大量心血。儿子张韬说,母亲之前和他说起,父亲以前是个睡眠很好的人,但办理这两起大案期间,他半夜醒了睡不着,就去查阅案件材料,有时候索性一边在跑步机上慢跑,一边背记材料。常州中院的一名保安人员也回忆,在张越案件开庭前不久,有一次很早在法院内巡逻时遇到了张建文,“就看见他一个人在车库边踱步边背材料,我们都很感动。”
两起案件办到后来,一些同事发现张建文越来越瘦。据张建文一位同事回忆,在年春节过后,他和张建文到上海参加一个会议。吃饭时,他发现张建文吃得非常慢,问了才得知,他吞咽困难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有一次咳嗽时还吐了血。
常州中院原副院长裴阳说,张建文可能早就意识到自己身体有问题,医院检查,主要就是担心影响办案,“办理这类案子,如果中途换审判长,代价太大。”那段时间,在裴阳的记忆中,单位组织的体检,张建文就没去过。
年7月12日上午,法锤敲响,审判长张建文当庭对张越案宣判。因在案件办理中作出突出贡献,年9月,张建文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就在宣判完的下午,感觉卸下了百般重担的张建文,独自悄悄医院。他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后来我父亲告诉我,那天3个多小时的宣判,他就感觉撑不住了。当时他脖子两边的淋巴已经肿胀得很大了……”时隔一年多,说起这件事,张韬还是忍不住眼圈发红。
02
同事眼中的完美主义者,打造出一个个样板庭
谈起张建文工作中的状态,不少同事这样形容他:追求完美。
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样板庭”。为了让庭审更加严谨规范,他白天晚上翻看资料,把厚厚的庭审提纲背了下来。他主持的庭审现场,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咯噔”,对庭上出现的情况他预判准确,庭审的节奏也能很好地把控,整场下来,就是一个个标准的“样板庭”。而只有对一切案件细节都了然于胸,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张建文留在办公室的荣誉证书
常州中院研究室副主任徐天骅回忆,张建文是个“厉害”且值得敬佩的人。10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张建文是在法院举行的一次大会上,她发现张建文讲话的时候,不仅完全脱稿,而且讲得很流利,其间涉及到的很多数字他也记得清清楚楚,甚至精确到小数点之后。“我和同伴当时还有点不服气,就拿着发到手里的发言资料对照着看,发现十多页的发言稿,他全程都没看,一点不差说了下来。”
之后,常州中院开庭审理的申维辰、张越两起大案,徐天骅是合议庭成员之一,“那时候才知道,他的记忆力超群,其实是背后做了大量的功课。”徐天骅说,在办理两起案件中,张建文有时候会和大家说起,他每天早锻炼的一个多小时中,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过案件材料”。到后来,张建文能将案件当事人一些职务调整的日期都能精确记忆到年月日。申维辰案件审理期间,张建文光是笔记材料就写了3本。“他工作时总是精力旺盛,执行力也强,那种热情也将我们带动起来。”
“这么多年,给我们的感觉是,在张建文面前没有困难。”常州市武进区法院*组书记、代院长宋文良说,大家有事都喜欢去找他,实际上一些事怎么没有难度呢?但张建文总是先扛下来再说。
03
住院治疗时,是他和儿子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
“代表天,这是我的父亲从生病到离开的总时间,6是6次化疗,53代表53次放疗,是公里,是我们一家近医院的总公里数,这几个数字既囊括了父亲近一年以来的治疗历程,也包含了我们这一家近一年的心路历程。”今年6月24日,在张建文遗体告别仪式上,张韬数次哽咽,他的悼词也让在场的亲友和同事忍不住抹泪。
张韬告诉记者,从小到大,父亲陪伴他的时间很少。忙于工作,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有几年因为在外面办案,很久都见不到面。“上学时有些活动需要家长参加,我内心暗暗希望他能去,但他基本上都没时间。”父亲在家时,吃完饭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研究案件资料。“印象中,他就是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得知父亲患病后,张韬放下手上的工作,一门心思照顾父亲。他苦笑说,即便是这样,父亲还心心念念着没有处理完的一些案件,操心着法院里的工作。
让张韬感慨万千的是,父亲的这个病,也给他俩创造了沟通的机会,让张韬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他看到了父亲的坚强乐观,也感受到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牵挂。临走时,父亲告诉他:“最好的结局是走了的人要安详地走,活着的人要洒脱地活。”这也让张韬下决心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张韬告诉记者:“虽然这段时光对我们来说还是太短暂,但这近一年的时间却是和父亲这一辈子朝夕相处最长的一段光阴。”
来源:现代快报
原标题:《忆建文院长
您总说身体问题再等等,现在案子办完了,可我们再也等不到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