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我国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研究启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办,中关村泛亚内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培训学院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李兆申院士,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海*医院消化内科王天骄博士,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海*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研究生高野出席会议。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下会议由王洛伟教授主持。
李兆申院士首先发表大会致辞,提到,食管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相关的共识意见于今天上线,之后通过案例,强调了我国进行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高质量筛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李兆申院士大会致辞
▲王洛伟教授主持启动会
▲福怡股份董事长姚斌博士特邀参加本次项目启动会
王天骄博士做了《我国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研究方案》的具体汇报,指出,全球半数食管癌患者在我国,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食管癌防控的必由之路,引发对我国食管癌筛查策略的思考。
▲王天骄博士进行《我国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研究》方案汇报
王天骄博士指出,采用简便高效的方法对庞大的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风险分层初筛,在初筛高危患者中开展内镜精查是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和我国基本国情的策略。基于我国真实世界数据建立简便高效、易于推广的食管癌高危人群识别模式,是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战略问题和现实问题。
王天骄博士指出,传统的拉网细胞学采集器,灵敏度低,接受率低,现在已经基本淘汰,而新型食管细胞富集装置,采样效率提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构建并验证我国无症状人群食管癌高危因素量表,必须要探索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高危因素量表-食管细胞学检查-内镜精查”的食管癌筛查策略。
启动会现场展示了福怡股份自主研发的新型食管细胞收集器(食康1号)的使用过程,现场反应热烈。
▲现场展示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食康1号)的使用过程
高野博士讲解了相关实施细则,并针对各项特点提出具体的建议。随后高野博士还介绍了线上数据库的具体使用方法,包括入选、排除标准,调查内容、细胞学结果导入以及最终的检查结果查阅、前期录入结果修改等。
▲高野博士讲解《我国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研究实施细则》
启动会上,与会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热烈讨论。李兆申院士讲到,食康1号类似一个小胶囊,吞下后外层明胶溶解,里面的收集器膨胀成一个柔软的海绵球,通过提线拉出来,然后将细胞收集器放进保存液中,进行人工智能病理检查,能确定食管细胞是否癌变,有了这个细胞学的检查,再去做胃镜,我们一定能发现早期食管癌。食管1号,对于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场专家与福怡股份董事长姚斌博士就食管癌早癌筛查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专家们对于食康1号这种创新型的适合大面积大范围人群同时普筛的筛查方法高度认可,食康1号针对在中国食管癌中发病率占95%以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检测敏感性高达98%以上,特异性92%以上,准确率99%。应用食康1号在全国进行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研究,势必助力早筛早诊率的提高,真正做到“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
▲福怡股份董事长姚斌博士与与会专家深入交流探讨
启动会结束后,与会专家积极参与食康1号的现场检测。食康1号三分钟快速采集食管、贲门、下咽三个部门的细胞样本,使用过程无需麻醉、无痛无创、安全简便,受检者可以居家取样。食康1号的简便取样与精准检测,当场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与会专家积极参与食康1号现场采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