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癌症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并非危言耸听。
(图片来源:摄图网)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新数据显示,年中国约有万人因癌症而失去生命,占到了所有死亡人数的1/4左右。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趋势将有可能在未来十几年大幅增加。现在研究证实,癌症可防可控,导致癌症死亡的诸多因素是可以逆转的。请远离这23种致癌因素!研究者将导致癌症发生的五大类因素归结为:行为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代谢因素、感染因素。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全球健康》(LancetGlobalHealth)曾发表一项研究,对导致中国人癌症死亡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20岁或以上成年人中,45.2%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23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4种行为因素、7种饮食因素、2种代谢因素、2种环境因素和8种传染因素。研究显示,如果控制好这些可改变因素,将降低51.2%的男性癌症死亡和34.9%的女性癌症死亡,这就意味着,每年可以减少超过万的癌症死亡人数。●4个可改变的行为因素: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身体锻炼
(图片来源:摄图网)癌症发生和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行为因素主要包括吸烟、二手烟、饮酒和缺乏身体活动。吸烟与肺癌、口腔癌、咽癌、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喉癌、宫颈癌、肾癌、膀胱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多种类型癌症死亡风险升高相关。二手烟,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年我国约有7.4亿人暴露在二手烟的危害当中。二手烟不仅会增加不吸烟者患的肺癌风险;还可能会增加成年人得乳腺癌、鼻咽癌的风险,增加儿童得淋巴癌、脑瘤的风险。饮酒与口腔癌、咽癌、食管癌(仅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肝癌、喉癌和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升高相关。特别提示:小酌也致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研究发现,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中,有74万病例的发生是由饮酒导致,并且有10余万癌症病例是由少量饮酒(每天小于1两白酒)导致的。缺乏运动:运动可以降低多种癌症风险,而久坐可能会增加多种癌症风险,包括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和肺癌风险。●7个可改变的饮食因素:水果食用量低、蔬菜食用量低、膳食纤维摄入量低、红肉食用量高、膳食钙摄入不足、加工肉类食用量高和腌制蔬菜食用量高
(图片来源:摄图网)一“癌”三口,“无肉不欢”、“重口味”、“精米精面”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正是癌症元凶。水果食用量低与口腔癌、咽癌、喉癌和肺癌死亡风险升高相关;低蔬菜食用量可增加口腔癌、咽癌和喉癌死亡风险;红肉食用量高、膳食钙摄入不足和加工肉类食用量高,均会增加结直肠癌死亡风险。腌制蔬菜则主要与胃癌死亡风险升高相关。●2个可改变的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和PM2.5空气污染
(图片来源:摄图网)紫外线照射主要与黑色素瘤死亡风险升高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年有近5万人死于恶性黑素瘤,还有上万人死于其他种类的皮肤癌。在这些皮肤癌中,大约九成是由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引起的。PM2.5空气污染可能会增加肺癌死亡风险。英国《柳叶刀肿瘤》杂志的一项新发现显示,如果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含量增加5微克,人们患肺癌的风险会升高18%。●8个可改变的传染因素: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HBV)、丙型肝炎病*(HCV)、人类免疫缺陷病*(HIV)、人乳头瘤病*(HPV)、爱泼斯坦-巴尔病*(EBV)、华支睾吸虫和人疱疹病*8(HHV-8)
(图片来源:摄图网)虽然癌症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引起癌症发生的病*或细菌却可以传染。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癌和胃淋巴瘤;慢性乙型肝炎病*(HBV)感染可导致肝癌,慢性丙型肝炎病*(HCV)感染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又称艾滋病*,与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和霍奇金淋巴瘤、宫颈癌,以及肛门癌、肝癌、口腔癌、喉癌、肺癌等癌症死亡风险升高相关。持续的人乳头瘤病*(HPV)感染将导致多种癌症。几乎所有的宫颈癌、90%的肛门癌、70%的口咽癌,以及60%-70%的阴道癌、外阴癌和阴茎癌,与持续HPV感染有关。爱泼斯坦-巴尔病*(EBV)感染会增加伯基特淋巴瘤、某些类型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以及胃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华支睾吸虫可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导致感染发病,增加胆管癌发病和死亡风险。人疱疹病*8(HHV-8)主要与免疫系统减弱者(包括艾滋病患者)的卡波西肉瘤有关。●2个可改变的代谢因素:超重和肥胖,以及糖尿病
(图片来源:摄图网)超重和肥胖是患者的风险因素之一,尤其对女性更明显。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统计中,由肥胖而致癌的病例,女性通常为男性的2-3倍。年全美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胖妹的患癌人数比胖男人高2.5倍。糖尿病也是癌症的隐患,《糖尿病杂志》上曾发表一项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中的男性和女性相比,患有2型糖尿病的男性和女性患癌症的风险分别高出34%和62%。在男性中,风险更高的是前列腺癌,在女性中,风险更高的为鼻咽癌。发现癌前病变、远离癌症风险咨询请在备注中输入口令:旬院士的防癌箴言:做到这四点,远离癌症!要远离癌症,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搜狐健康:孙燕院士、支修益教授谈肺癌预防及早诊早治)我国肿瘤学治疗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院专家孙燕院士,从事肿瘤科研与治疗工作已经超过60年,如今已经92岁的高龄的他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他曾多次向人们强调:癌症的预防远胜于治疗。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自己总结的四条防癌经验:
第一条:远离可能的致癌因素。
院士语录:“吸烟是很不道德的,特别是在群众中、家庭中吸烟是不文明、不道德的;有些肿瘤是"富贵病",比如过去我们国家结肠癌是非常少的,现在越来越多,就是因为我们的饮食油脂太多造成的…”
第二条:每年要有健康查体。
院士语录:“癌症绝大多数是本身的细胞变化,自发的反革命,不容易察觉,等到疼痛就完了,所以不容易察觉发生。…大家要认真的有效的查体,别敷衍…”
第三条:及早的发现,及早的治疗。
院士语录:“早期发现肿瘤是根治性治疗,另外晚期的姑息治疗,如果不能根治也让患者带瘤长期生存…”
第四个建议,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保持身心健康。
院士语录:“我们都说思想精神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所谓的应急反应,过强的应急反应降低你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以后细胞就癌变了,这样容易得癌症,所以身心要健康。”
总结孙燕院士的防癌理念,就是这几句话:
“去除病因、远离病因。健康查体,治疗癌前病变。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内因。”
发现癌前病变、远离癌症风险咨询请在备注中输入口令:理论基础有了,如何实操呢?美国癌症研究所、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认为:饮食、锻炼、控制体重可以预防30-40%各种癌症,可以预防60-70%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40-50%肺癌。下面一些关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请您记好。关于饮食:(图片来源:摄图网)多吃:营养含量高,有助于达到和维持健康体重的食物,多吃蔬菜,如深绿色、红色和橙色蔬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豆类(豆类和豌豆);多吃水果,特别是各种颜色的完整水果;增加全谷物摄入量。少吃或不吃: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营养学杂志》建议:每周红肉摄入不超过克,不吃加工肉/加工肉(香肠、热狗、午餐肉等)。关于运动:(图片来源:摄图网)成人: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年饮食运动指南(发表在《CA:临床医生的癌症杂志》上)成年人每周应进行-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或75-分钟的剧烈强度的体育锻炼,或两者结合。每周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的运动将为您带来更大的健康益处。未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至少进行1小时中等强度或剧烈运动。关于体检:(图片来源:摄图网)早期癌症到底怎么筛查?我们整理了来自医院——医院体检专家的建议,下面这份癌症早期发现的正确姿势,建议收藏!远离癌症风险,“无癌管理”计划重磅推出!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命质量。年,盛诺一家和与哈医院的权威专家合作,共同创立了。我们的私人医生团队囊括国际知名的心脑血管疾病专家、癌症专家、内分泌学专家等,共同组成多学科私人医生团队,通过精密的体检、科学的评估、生活方式的管控、家族遗传学的系统分析,帮助您评估疾病风险、发现极早期癌症、降低晚期癌症发生的可能性。(图片来源:摄图网)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
发现癌前病变、结节人群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人群
将可以获得哪些服务?MDT私人医生团队个性化评估、管理服务当您成为“无癌人生”会员,即可获得盛诺一家的MDT私人医生团队的个性化评估,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如癌症家族史、当前已患疾病),为您制订有针对性的精密癌筛体检方案计划、慢病管理计划、生活方式改良计划等。将结合国内外数百家权威医疗网络,提供您门诊咨询、个性化药物、高端癌筛体检、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以“年”为周期,提供有效的稳定服务的服务团队,提供的并非是单次服务,而是周期一年的持续性健康管理。对于已经患有“致癌性慢性疾病”的会员,团队中的运动营养学、心血管、消化内科等多个学科国内顾问,还有前首长保健医等专业人士,都会与哈佛医学专家一道为健康管理方案的落地实施保驾护航,帮助会员切实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无癌”是一种目标,健康更是一种责任,目前已经有多位会员加入了,在不过多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的同时,由私人医生团队全程负责,更轻松地拥有健康的体魄。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欢迎扫描进行发现癌前病变、远离癌症风险咨询请在备注中输入口令:关于我们:
盛诺一家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救命。只要人类还有办法,不论是新上市的特效药物、还是前沿的设备,不论是在美国哈佛,还是英国、德国、医院,我们都会快速帮助患者找到,都会两周内帮助患者快速和全球专家视频咨询,或者直接飞到发达国家进行治疗。我们每年服务上千位癌症等重病患者,其中很多患者因此重获新生。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