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95%的食管癌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每年新增患者约26万,而且一半左右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了。
目前临床上针对转移性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化疗,一线治疗是铂类或氟尿嘧啶化疗;二线治疗用药是紫衫烷类或伊立替康。但如果一二线治疗方案失败,三线治疗还没有明确的策略。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名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三线治疗过程,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与化疗药多西他赛组合,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7.5个月,与一线的王牌治疗组合相比,疗效不相上下。
1.这是1例晚期多线治疗的NSCLC。患者最初胸水基因检测阴性,多线多种治疗方案无效,包括标准化疗、化疗联合免疫、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和化疗联合免疫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后均很快进展,最终肺穿活检组织标本再次基因检测明确为ALK融合,接受ALK-TKI治疗后得到显著临床获益。
2.晚期NSCLC的精准治疗时代,精准检测是前提。基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现阶段国内大大小小的基因检测公司遍地开花,选择基因检测公司一定要选择权威的,硬件、软件和质控够强,价格合适的公司,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精准治疗。
3.肿瘤在药物的压力下会不断变化,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临床医生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现有标准治疗疗效欠佳,或靶向治疗后进展,都有必要再次活检完善基因检测,为患者寻求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组织标本是基因检测的金标准,体液或外周血检测阴性的结果需要谨慎对待。
4.这例患者最终组织标本检测出ALK融合,得到ALK-TKI的有效治疗,说明合适的检测标本、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及合适的药物的重要性。也说明基因突变的患者有效的靶向治疗才能让患者真正受益。
有研究表明,44.43%的食管癌中有过度表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而且过度表达VEGF的患者死亡风险高了1.82倍。在临床试验中,通过将抗血管生成药物雷莫卢单抗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可以改善胃癌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总生存期。有一些临床试验证实了贝伐单抗这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作为食管鳞癌辅助治疗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有研究表明了小分子口服药物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食管鳞癌具有效果,但是单独试验阿帕替尼的疗效是有限的,因此抗血管生成药物需要与化疗或放疗联合,以增强抗肿瘤的活性。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