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1)入院检查患者男性,48岁,因无明显诱因右踝关节、左膝关节肿痛3个月,进食梗阻感2个月,医院胃镜示食管中段恶性肿瘤。年5月29日于本院门诊查PET/CT,年6月4日入本院治疗。PET/CT结果(图1A-1D)示食管胸中段恶性肿瘤伴淋巴结、骨等多发转移;心包转移及心包积液。心脏超声结果(图2A、2B)示左室基底段下壁、下侧壁处占位。主要异常临床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6.52g/L(参考范围2-4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pg/ml(参考范围0-10pg/ml)、血钙3.12mmol/L(参考范围2.15-2.55mmol/L)。图1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及全身PET/CT图像(2)治疗方案及效果患者于年6月-10月行姑息一线6个疗程程序性死亡(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mg)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治疗。2周期后进食梗阻感较前好转;3周期后病情部分缓解(PR)。(3)随访情况年11月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图2C,2D)示左室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少量心包积液;行PET/CT,结果(1E-1H)示食管胸中段病灶较前缩小、糖代谢减低;多处(包括心包处)转移灶较前缩小、糖代谢减低。图2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占位心脏超声图病例讨论
心脏肿瘤多为转移性,而心脏转移瘤大多侵犯心包,侵犯左心室者少见,位于左心系统的肿瘤易引起栓塞。心脏超声因灵活、实时等优点,成为临床首选的心脏影像学检查,然而心脏超声对心脏肿瘤的定性和鉴别等存在劣势。心脏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黏液瘤,其多位于左心房,可有分叶,且通过蒂与房间隔相连、活动度大,而发生于左心室的黏液瘤少见。心脏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活动度小、边界不规则。心室血栓作为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可发生于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其中左心室血栓多位于心尖部室壁瘤处、回声均匀、活动度小。PET/CT可提供肿瘤的代谢信息,有助于肿瘤诊断和鉴别。本例左心室转移瘤的PET/CT表现为显著高于心肌组织的高糖代谢灶。但由于解剖显示的劣势,误定位在心包。而心脏超声提供了肿瘤的确切位置、形态、活动度、毗邻等信息。心脏超声与PET/CT的联合有效弥补了这2项检查的劣势。虽本病例未行左室占位活检,但通过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后改变,可确诊为食管癌左心室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治疗的里程碑。本病例通过PD-1抑制剂与常规化疗药物结合使用,治疗后肿瘤和转移灶大部分变小、糖代谢减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有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致死率可高达50%。综上所述,心脏超声可明确肿瘤位置、毗邻等信息,而PET/CT可提供肿瘤代谢、性质、原发灶等关键信息,二者结合对心脏肿瘤的早期诊断、随访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略)引用本文:李*,陈佳慧,尹红艳,等.心脏超声联合PET/CT诊断食管癌左心室转移1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28(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