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年6月《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JCEM)发布一项研究成果:晚饭变夜宵,可引起夜间葡萄糖不耐受,降低脂肪消耗,尤其是早睡眠者,长期晚餐吃得晚,可能会导致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升高,进而影响寿命。
01吃得过饱
晚餐吃得过饱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长期用餐过量容易诱发糖尿病。
同时,过饱时肠胃无法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完全消化吸收,余下的部分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物质。人在睡觉时肠壁蠕动速度会减慢,延长了有*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02吃得过急
不同于慢节奏的生活,很多上班族工作繁忙需要经常加班,有的人为了赶时间,晚餐吃得相当快,狼吞虎咽,几口就解决。
吃得过急,食物在口腔中无法被充分咀嚼,有些饭菜容易损伤食管黏膜上皮,引发急性炎症。
有些人因为吃饭快,常把很烫的食物囫囵吞下,但我们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温度过高会烫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诱发炎症和溃疡,长期如此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03吃得过晚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一般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晚餐吃得太晚会使胃黏膜无法及时修复,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此外,进餐后的4~5小时是人体排出多余的钙、尿酸等物质的高峰期。晚餐和睡觉之间若间隔太短,这些物质在入睡后会滞留在肾脏中无法及时排出,久而久之可能形成结石。
04只吃水果
很多年轻人为了减肥不吃晚餐,经常是忍着饥饿辗转难眠。胃酸持续分泌却没有食物补充,易损伤胃黏膜,引发胃溃疡。同时,靠节食减掉的大部分是水分,不仅容易反弹,也易导致营养不良。
另外,许多人选择晚上只吃水果,认为既没空腹,又能减肥,一举两得。可实际上,想靠吃水果减肥并不靠谱,因为有些水果的热量并不低,而且长期用水果代餐营养摄入不均衡。对于本身肠胃就不好的人来说,空腹吃山楂、杨梅等酸味的水果对肠胃伤害更大。
吃晚餐牢记5个“不”
01不超过晚7点
一般情况下,水在胃里停留10分钟即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需2小时以上,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相对较慢。一日三餐多是混合饮食,因此胃肠排空时间大概需4小时以上。
如22点睡觉,那最好18点左右吃晚餐,最迟不要超过19点。不得已吃得太晚,就要注意不要马上睡觉,间隔至少2个小时后再入睡。
02不能不吃晚餐
胃内食物排空之后,胃会继续分泌胃酸,如果没有食物中和,胃酸会长期侵蚀胃黏膜。
03不能太油腻
晚饭可以查漏补缺,这样既能补充中午所欠缺的营养素,又可以增加食物种类,平衡膳食营养。
如果没有充足时间坐下好好享受晚餐,可以吃个简餐,比如水果、坚果、麦片搭配调成麦片粥,既饿不着肚子,也保证了营养。
04不要立即运动或坐下
吃完后尽量做些伸展运动、揉揉腹部,在房间走走或到室外散散步。
05不要吃太饱
夜晚人体器官代谢速率只有白天的一半,因此晚餐七分饱即可。选择多吃一些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牛奶等。钙有安神作用,有利提升睡眠质量。
如果不得不很晚才吃晚餐,最好选择脂肪含量低,清淡且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粥、热汤面、鸡蛋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