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处女座,O型血,理智又冷静,怎么会想不开做保险?
22岁,来广州的第一年,那时候许过一个愿:希望30岁前年薪百万,留在广州。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好狂妄,和当时的总监聊起这个理想的时候,她脸上稍显鄙夷,说起她二十几岁,年入百万的亲戚如何锒铛入狱的故事。
30岁,还有几个月就过去了,对了一下自己的工资单,刚刚好不多不少,可以和二十几岁的职场新人说:年薪百万,税加五险一金,只扣除元。
可能因为湖南人,加上天生反骨,我的口头禅是:“就算被卖进青楼,也要做头牌”。所以,在人力资源行业,摸爬滚打九年,加上一些运气成分,刚刚好能完成自己年轻时“狂妄”的理想。
如果不是去年,我爸诊断食管癌晚期,可能永远也不会想要换一个行业。
年10月,爸爸诊断食管癌晚期,医院、到长沙湘雅一路被拒收;同一个月,奶奶因为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生命垂危;爷爷因为扛不住打击,心肌梗塞住进ICU。那一刻,感觉生活敞开一个最高难度的关卡,门口大写加粗地写着:欢迎进入。
可能销售做久了,思路清奇,根本没时间抱怨,满脑子想的只有解决问题:1、医院,一楼做血常规、四楼做X光、平扫CT、五楼做心电图,按这个顺序最节省时间;2、医院的检查报告是不互通的,拿到检查报告,才能入院收治,通过绿色通道(3倍于常规体检的价格,第2天给你检查结果)才能尽快入院;3、家人之间互相鼓劲,没有任何商业保险没关系,先申请异地就医,把基础的社保给用上,最大程度降低费用。
你问为啥不提前给爸爸买保险呢?——因为他早前就有高血压,咨询了几个保险代理人,都不愿意承保。而在劝我爸要戒烟戒酒的时候,会听到“中国式父亲”的回答:病了不拖累你,只会找个地方安静地走。在畅快淋漓地喝了三年之后,他倒下了。
你问为啥不提前给奶奶做治疗呢?——奶奶相信“香灰水”比降压药有效,偷偷把买的降压药扔掉,像大多数“中国式老人”一样坚信:“是药三分*”。从发现住院到离开,只有一个月不到。
你问为什么不给自己买保险?曾经找过朋友推荐X安福的重疾险,报价发过来的时候,我懵了,/年,30万的保额,当时支付宝的收益都超4%,我当着业务员的面算给他看,把这笔钱买个定期理财,都远超这30万的保额,于是,业务员被我吓走了。
理性如我,冷静如我,最后还是被九千一次的PETCT、四万/次的门诊治疗、十三万的手术费,医院账单,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次真的想买保险的时候,身边X安、X邦的业务员一直强调是:这份产品卖最好,其他品牌都不行。我当时火气一下上来了,我说: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至少要拿出合同告诉我,哪一个条款优势,哪一个条款劣势,你产品的定价在市场上是什么位置。最后,第二次吓走保险业务员,我抱着这种不甘,一头扎了保险行业。
在看过一百多家保险公司的合同,沟通过几十个保险公司的对接人,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从小就是学渣,考试能力,我很弱;但从产品对比、合同条款,与人沟通中,提取重点,这一点,我很擅长。
从今年1月,正式在明亚做起了保险经纪人。一个月,开单27份保险(完成新人半年的指标)。
在这一刻,发现原来这么多朋友信任自己,甚至很多都是七八年前,做人力资源销售时候的老客户来合作。也是在这一刻,愈发让自己坚定,要对于保险的条款,合同,理赔,甚至仲裁纠纷更熟悉,要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做这一行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型保险,对比三十年后退还保费的产品,保费便宜太多了;才知道像我爸这种高血压、结节,早期是有医疗险可以买的;才知道很多平常生活里没有健康告知的保险,完全可以被拒赔。
有一句话这样说:每个人的身边都需要一个懂保险的朋友。如果没有,我选择成为这一个人。
与其去猜,去质疑这个行业,我干脆选择自己加入,去提供价值,因为你是什么样子,你在的行业就是什么样子。
最后,也谢谢很多朋友的担心,毕竟销售做到高峰,换行业的确太过冒险。可是,不论选择躺平,或者去改变,都是自己的选择,不论何种选择,希望大家都能坚定选择,只求无悔。
毕竟人生这么多路,回头路最难,对不对?
未曾穿越星河万千,却能有缘与你相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