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4日,在华夏肿瘤高峰论坛的“AME论坛--临床肿瘤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专场上,来自全国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将分享在顶级期刊发文的实战经验。我们特别采用“快问快答”的形式,用10个问题探究其中“奥妙”。本期嘉宾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杨弘。
前言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刘孟忠教授牵头,受中山大学“”项目基金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基金资助的NEOCRTEC研究——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其成果于8月9日在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以下简称JCO,年IF为26.3)上在线发表(图1)。该研究自启动至完成数据统计及文章投稿,历经10年,可谓十年磨一剑,终修成正果。
图1.NEOCRTEC研究结果于8月9日在线发表于JCO
快问快答
Q1.中标杂志是您最初的“白月光”吗?
其实我们开始想投的杂志与最后“中”的杂志并不一样。我们最开始想投的是LancetOncol,因为这项研究对于国际食管鳞癌术前放化疗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由于我们这项研究历时十年,入组时间长,CROSS研究先我们一步已经发表在了LancetOncol上,可能审稿人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拒绝了我们,否则,我想Lancet其实也是很有可能“中”的。
Q2.投之前有没有“瑟瑟发抖”之感?
还好。我们前期预估这项研究投稿杂志是JCO起步,当然如果能发表到Lancet肯定更好。不过,后者近些年发表的文章不少是药物相关的,可能这也是我们被拒的原因之一。而由于前期已经心里有底,其实我们对投稿JCO还是很有信心的。JCO在接到投稿后的第2天即同意开通绿色通道(fasttrack),文章被快速送审稿。值得一提的是,因文章整体水准较高,几乎没有修改。
Q3.同行评议中被diss最狠的一条?
还真没有。因为我们内容基本没有需要特别修改的,主要只是一些统计学的表述还不甚完美,所以并没有特别棘手或者不好处理的审稿意见。我想,这也可能是由于我们之前做的准备比较充分,所以心里也有数。
Q4.有没有被“虐哭”的时候?
在整个过程中,比较难熬的还是等待Lancet审稿意见的时候。投Lancet之后,编辑部前后考量了有1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内部审核,也没明确拒绝,但也没说下一步要做什么,可以想象这种等待过程还是比较煎熬的。如果说后来被拒一点感觉都没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当时对我们还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Q5.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
会有些瞬间,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激动。第二次中期分析时,研究已经全部完成入组,当统计学专家告诉我们结果显示总生存(os)有统计学意义时,整个团队都很振奋。并且还因此获得了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主会场进行口头报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仍然难忘。
Q6.得知文章被接收后怎么庆祝的?
一得到消息,我们所有参与其中的中心成员们奔走相告,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