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食管癌早诊早治沙龙暨《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与筛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常医院顺利举行。
消化病学专家围绕食管癌筛查诊治作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作深入探讨。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开展的我国食管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研究项目,旨在建立基于“高危因素量表-食管细胞学检查-内镜精查”的食管癌筛查策略。
项目在全国各地的启动,为高危人群的早筛查、早诊治提供保障。目前,江苏、上海、河南、陕西、山东、广东、内蒙古、四川等省市已落地开展。
致辞与报告
会上,医院副院长赵凯发表致辞。
赵凯副院长
在中国,食管癌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早筛早诊早治,一直是对抗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
东南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施瑞华教授会上作了《基于新型细胞采样器的上消化道肿瘤筛查管理》的具体报告。施瑞华教授从项目背景意义、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与报警症状、食管癌筛查——创新技术成果、食管癌筛查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施瑞华教授
施瑞华教授说道,我国自主研发的食康1号食管细胞学检查技术,克服了传统拉网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低、检查痛苦大等劣势,在医院和社区人群的初步应用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
食管细胞学检查技术应用体系首创研发者姚斌博士作了《我国食管癌现状分析》报告。
姚斌博士
食管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有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多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95%。食管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医院消化内科总护士长孙晓美进行了《上消化道肿瘤细胞筛查之细胞采样质控流程》的报告。
孙晓美护士长
孙晓美护士长指出,在全人群开展内镜普筛既不高效,也不现实。采用食康1号细胞筛查对庞大的筛查目标人群进行风险分层初筛,在初筛高危患者中开展内镜精查是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和我国基本国情的策略。孙晓美护士详细介绍了食康1号细胞筛查的采样质控流程。
接下去,常医院将全面启动基于食康1号食管细胞学检查技术的食管癌筛查工作。项目的启动,势必提高食管癌的早筛早诊率,为我国的食管癌筛查进程按下“加速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