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股为微创诊疗龙头,毛利为68%,净利高于0%,ROE望达15%,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公司业务有望高速增长,业绩逐步恢复。
编辑
蓝猫王瑾熙
近几年,随着内镜手术的普及,内镜器械耗材需求持续提升。据波士顿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00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5%。
根据FrostSullivan调查报告,在全球内镜诊疗市场,波士顿科学的市场占有率为36%,奥林巴斯为34%,库克为13%,其余企业为17%。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以进口产品为主,未来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要点:
◆该公司专注于微创诊疗器械领域,“和谐夹”全球市占率不断提升,受益于内镜早筛开展率上升及进口替代,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该公司研发和渠道双轮驱动,EOCT为公司利润长期增长点,一季度国内高增长驱动业绩进一步恢复。
◆该公司-年营收复合增长43%,归母净利复合增长74%,毛利率为68%,净利高于0%,ROE望达15%。
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发展的“*金时期"
从我国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金期,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猛,整体市场规模已由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0%,远超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综合分析判断,01-0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有望突破万亿元。
报告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未来十年仍将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金时期”。
我国早筛开展率低,筛查力度正逐步加大
肠镜/胃镜检查是预防癌症的重要筛查手段,美国、日本等地区普及率高。年到年,美国结直肠癌整体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7%,年到年期间美国50岁及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下降34%,主要得益于肠镜检查普及率的提高。
中美日三国消化道癌新发病例数均居所有癌种前列。我国消化道癌生存率与发达国家(尤其日韩)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内镜诊疗率依然较低,其中胃镜开展率只有日本的0%,肠镜开展率只有美国的1%。
美国和日本的消化内镜诊疗率较高,主要得益于推行其全国性的消化道癌症筛查(免费或费用低廉),目前美国成年人肠癌筛查率接近70%,日本成年人胃肠癌筛查率也已达40%左右。
反观国内,受医保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尚未开展全国性大规模的消化道早癌筛查,但近年来针对高危人群的试点式或区域性癌症筛查力度正逐步加大。
年上半年“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正式启动,将每年争取筛查1至万人,目标至年胃肠道早癌诊断率提高0%,胃肠道癌五年生存率提高至50%。
01年中国胃镜检查开展率为.51例/10万人,以01年中国人口13.5亿人计算约为46万例,美国年已经达到34.8例/10万人。而肠镜检查开展率为.98例/10万人,即万例,而美国年已经达到.70例/10万人。ERCP开展率为14.6例/10万人,即0万例。
基于此我国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咽喉癌等消化道癌种比重居高不下,消化道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民众健康不可忽视的杀手,降低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构建消化内镜体系,建立预防、筛查、诊断、确诊的完整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最紧迫的任务。
内镜诊疗市场全球集中度高,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
随着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已进入微创化、精细化、快速康复时代,内镜医学已经深刻并广泛地改变了几乎所有临床医学学科的工作模式。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治疗准、保器官、费用低等优势,已应用于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等多个治疗领域,目前在消化内科应用最为广泛。
近年来,随着内镜手术的普及,相关术式不断创新,内窥镜市场快速增长,驱动了内镜器械耗材需求持续上升。据FrostSullivan统计,在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波士顿科学的市场占有率为36%、奥林巴斯为34%,库克为13%,其余企业为17%。
年,南微医学内镜诊疗器械产品销售额为1.8亿美元,根据波士顿科学数据,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5.5亿美元,公司在全球内镜诊疗市场占比约.44%。
国内市场与全球类似依旧由四大企业主导,公司作为国内主要供应商市占率达到%,常州久虹、杭州安瑞等其他国产企业占据1%。
根据波士顿科学的统计和预测数据,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FlexibleEndoscopyDevices)市场规模为5.亿美元,01年预期将会达到60.8亿美元,-01年复合增速约为5%。
其中年全球应用于胆胰管疾病、消化道癌症、消化道出血领域的内镜器械市场规模分别为14亿美元、14亿美元及6亿美元,预计到01年,将会分别达到17亿美元、18亿美元及6.75亿美元,复合增速分别为6.7%、8.7%、4.0%。
FROSTSULLIVAN统计显示-年,我国消化内镜耗材的年复合增速为19.30%,预计年至0年,我国内窥镜市场复合增长率为9.5%,与内窥镜配套使用的内镜诊疗器械的市场增速应高于9.5%。
面对高发的消化道疾病,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需求巨大
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年,医院、县医院中因消化疾病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总患者的比例为9.81%和10.64%,分别占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第二和第三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三种主要的消化道癌症——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均列于全球高发癌前六名,在中国分列第二、第三、第六名,患者总数远超肺癌,并且在中国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消化内镜检查是目前公认对消化道癌症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对于内镜检查出的消化道早期癌症,以ESD/EMR手术为代表的内镜下治疗手术具有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的疗效。以食管癌为例,通过大量样本研究ESD治疗食管早期鳞癌可达到近乎%的整块切除率和80%以上的根治率,且相比较传统外科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及无需长期住院等特点,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生理和经济负担,并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
因此,作为消化道癌症高发的国家,我国有着巨大的消化内镜治疗需求。微波消融市场适应症不断拓展,增速位居前列近年来,部分领先的医疗行业巨头如美敦力、强生、波士顿科学等先后进入肿瘤消融领域。
据GrandViewResearch评估,目前,美国和欧洲占据了消融市场的绝对地位,但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在未来十年内将持续增长。
随着微波消融技术的发展,消融技术逐步由单纯姑息治疗手段成为首选根治手段之一,微波消融技术已成为介入科室的主流核心技术之一,消融手术也从单脏器向多脏器治疗发展,已经成为包括甲乳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呼吸科等科室的重要治疗手段。
据GrandViewResearch《TumorAblationMarketindustryreport》分析,微波消融使用电磁场方式传播微波能量,比较适合如骨骼和肺部等低导电性的器官。微波消融在大肿瘤消融、囊性肿块消融、瘤内均衡热传递、降低消融疼痛等方面有优势。微波消融手术时间可短至5-10分钟,高效的同时降低并发症概率。
对小肿瘤消融,微波的成功率大于85%,并具有低至0.7-8%的复发率(传统手术复发率为30-70%)。微波消融是未来十年内发展最快的能量消融技术,其相关的诊疗市场和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当前,全球肿瘤消融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GrandViewResearch《TumorAblationMarketindustryreport》分析,年市场规模约10.4亿美元并以11%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预计05年市场规模达到1.71亿美元。其中按技术分类,微波消融技术增速最快。
中国热消融技术开展和普及较晚,约在年后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中华医学会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癌症发病率为每十万人10例,占全球的%,癌症患者数量的增长将会促进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市场需求继续扩张。我国每年的癌症手术量高达10万例,占世界的48%,市场规模较大。
据统计,年国内微波消融手术量不少于1万例,占全球手术量的48%。-年,中国肿瘤消融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4.6亿元增长至36.3亿元,未来五年,在患癌群体扩大、居民负担水平上升、肿瘤消融术临床应用范围扩展等驱动因素下,肿瘤消融行业将加速增长,到0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1.5亿元。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