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济仁消化内科专栏01期之胃
TUhjnbcbe - 2021/6/6 1:07:00

1

前言:在消化内科门诊,每当医生建议一些患者做胃镜、肠镜检查时,他们就频频摇头,面露难色:“大夫,能不能不做胃肠镜,比如抽血、CT啥的可以吗?”往往医生费了很多口舌,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做,结果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祸,有的人甚至因此丢了性命。

那么,抽血,CT、核磁等高大上的手段,能发现早期的胃肠道肿瘤吗?

先把结论说出来:胃肠镜发现的早癌的治愈率在90-97%!而对于CT能看到的胃肠道肿瘤,5年存活率低于30%!

本期,由我院

消化内科特邀专家李玉梅老师

消化内科特邀专家高华老师

消化内科专家张洪波老师

共同带您了解

“胃肠镜,能查出胃肠道早癌吗”

科普时间

影像检查、抽血能发现胃肠道早癌吗?

基本不能!!!

1、先说影像学检查:

人体腹部的脏器可以分成两大类,实质性脏器(肝、脾、肾、胰腺)和空腔脏器(胃肠道)。

我们的胃和肠道属于空腔器官,一个像一个袋子,一个像一条管子。

CT、B超、核磁等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实质性脏器的病变有良好的检出率,但却大多难以用于空腔脏器检查。

特别是早期的消化道肿瘤,病变多局限于最内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必须要借助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的空腔内部观察才能发现病变。

所以,等到CT、核磁发现问题的时候,瘤子已经长大了,绝多数属于中晚期!

还有一个消化道钡餐,这个基本不能用于筛查早癌,目前仅用于诊断一些特殊疾病,比如食管裂失弛缓、胃下垂等。

2、再说抽血检查:

一般胃肠道筛查会建议做粪便潜血、胃功能四项、癌筛五项(肿瘤标志物)、基因筛查等。

肿瘤破溃会引起出血,而粪便潜血检查,就是查胃肠道有没有隐性出血,早期肿瘤,尤其是微小癌,前期并不出血;

胃功能检查,主要是查胃泌素、胃蛋白酶原,从而判断是否分泌正常,只是筛查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发现异常,必须立即胃镜复查;

肿瘤标志物,只能说有一定的价值,但绝不能作为筛查肿瘤的唯一参考!

因为某些炎症也会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而有些肿瘤一直到中晚期,还是正常的,所以,高了不必害怕,正常也不是免死金牌!

基因检测,更适合于有肿瘤家族史者的初筛。即便如此,也只是给了你一个参考,说明你有可能患癌,并不能说明你身体目前是什么样,有没有早癌。

为什么说胃肠镜是金标准呢?

早期胃肠道肿瘤大多是起源于腔内粘膜,就是长在胃肠道里面的最表层。而我们的胃肠镜,简单说就是一个前端带有高清摄像头的柔软的管子,医生通过屏幕可以直接观察。

胃镜可以观察:会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

结肠镜: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盲肠、阑尾)→末端回肠(一部分小肠)。

由于是在直视下观察,不是靠模糊的影像、不是靠手摸,所以1-2毫米的病变就能被发现;

现在的胃肠镜大部分都有染色、放大功能,能看到微血管、腺管的微细变化;

也就是说,胃肠镜能够在癌前状态下就能发现,更不用说已经癌变了;

比如微小的息肉、微小的癌灶在高清内镜下一目了然;

医生一旦发现了可疑病灶,可以取一点活检,送到病理科在高倍电镜下从细胞层面、甚至分子层面去分析它是好是坏,基本就能断定了!

更为可贵的是,比如发现了癌前疾病、息肉、不典型增生,早期癌,都可以在内镜下切除,不开刀、不切胃、肠;费用低廉,痛苦也小,保留原有器官形态,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早期胃肠道癌的治愈率在90-97%;

而对于CT都能看到的胃肠道肿瘤(往往已经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低于30%!

保“胃”健康,“肠”享人生

我院三位消化内科专家提醒广大患者朋友:

1、建议胃不舒服时候,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胃镜这两个检查;肠道有问题,首选肠镜;

2、没有症状也要在40岁前做一次胃肠镜,这时候往往能发现癌前病变甚至早癌;

3、肿瘤标志物正常不代表没有事;

4、胃肠镜检查是不可替代的;

5、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要提前进行检查,比如30岁左右;

6、不要寄希望于其他无痛苦的检查项目比如CT等;胃肠镜目前也可以做无痛的,而且还有胶囊内镜可供选择。

7、地点:三楼腔镜中心

2

我院消化内科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室长期邀请大庆油田公司一级专家李玉梅老师、医院胃肠镜二级专家高华老师来院出诊,深受病友欢迎。同时开展了幽门螺旋杆菌及早期胃癌和肠癌的筛查。主治病种:肝炎、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炎、结肠炎、胃肠息肉、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脓肿等。

医院二级专家高华主任亲诊,在我院全面开展消化内镜检查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仁消化内科专栏01期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