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患有慢性GRED的78岁女性因消化不良和吞咽困难就诊。上消化内镜检查发现一个2cm(距门齿15到17cm)的黏膜下病变,占1/3管腔。EUS显示肿物局限于黏膜深层和黏膜下层,边界清晰,呈巨大的囊性外观。超声内镜检查显示囊性病变内没有血流,不考虑静脉曲张,亦不考虑其他食管黏膜下肿瘤,如纤维血管息肉、重复囊肿、颗粒细胞瘤等。鉴于患者有症状且肿块未累及固有肌层,遂进行了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ESD术后整块标本被切除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组织学检查显示黏膜下层多发分叶状囊性增生,呈2层良性上皮,符合黏膜下腺体导管腺瘤(esophagealsubmucosalglandductadenoma,ESGDA)。
(白光与超声内镜表现)
(ESD过程)
(整块切除标本)
ESGDA是一种起源于黏膜下腺体导管的罕见肿瘤。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或消化不良;通常,他们可能没有症状。既往报道多见于食管中远端,EUS显示为一非均质性的黏膜下肿物,有许多小的囊性区域,侵犯第二层和第三层。组织学检查需要证实ESGDA的诊断,并将显示2层或更多的上皮细胞和乳头状皱襞,罕见的有丝分裂,细胞轻度到中度异型性和淋巴细胞浸润。
(切除标本的组织学)
该患者表现出与ESGDA文献中所观察到的重要的内镜表现。虽然食管近端和远端均可见成团的食管黏膜下腺体,但以往文献报道的ESGDA几乎都位于食管远端。本病例表明,这些病变也可以发生在食管近端,这是生物学上合理的。EUS的发现也不同于先前报告的预期的小囊性病变,可见更大的多囊结构。这可能代表了导管内较高程度的分泌物积累和细胞碎片,这与病例中与其他报道的更大的肿瘤大小有关。
考虑到ESGDA非常罕见,认识到对这些肿瘤的理解有限是很重要的。报道描述食管癌起源于黏膜下腺体,提示ESGDA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在生物学途径;因此,建议切除这些肿瘤。ESD不仅证实了ESGDA的诊断,而且可完整的整块切除这些肿瘤,这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病理知识拓展:
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多见老年患者,以男性为主。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和吞咽困难。它们是小的半球型黏膜下病变,可以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行切除。虽然文献中有2例伴有癌,但ESGDA本身的预后较好。
食管黏膜下腺体esophagealsubmucosalgland,SMG)可分为小叶内和小叶外部分。小叶内导管由两层立方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排列,小叶外导管由两层柱状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排列,开口处变为鳞状细胞。大部分ESGDA向小叶外导管分化,呈层状柱状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少数ESGDA向小叶内导管分化,呈层状立方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所有这些不同的细胞都可以在一个病例中见到。报道病变的主要显微改变包括腺体内容物潴留,食管黏膜下导管(esophagealsubmucosalglandduct,ESGD)的多层上皮或乳头状皱襞,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变,腺泡增生或萎缩。显微镜下一般表现为中重度食管炎。ESGDA主要由两层细胞覆盖的多个腺囊肿组成。在罕见的情况下,ESGDA表面呈乳头状结构,被复层鳞状上皮覆盖。
(食管SMG的正常结构图)
根据组织学特点,提出ESGDA的诊断标准包括:(1)多腺体或囊肿排列为小叶状结构,被两层细胞所覆盖,即内腔上皮细胞和外基底或肌上皮细胞;(2)在这些腺体或囊肿中存在多层上皮和乳头状结构,没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3)淋巴细胞聚集,伴随的腺泡萎缩或消失。内腔细胞MUC5B和各种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s)阳性,包括CK5/6、CK7、CK17、CK18、CK19和HMWCK,而外层细胞p63阳性,部分病例为SMA阳性,S蛋白可弥漫性阳性。增殖指数较低。
(ESGDA的组织学特征)
文献报道的2例ESGDA伴癌,但不是ESGDA恶性转化的结果。ESGDA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正常ESGD相似。目前研究发现潴留性囊肿与ESGDA之间的递进关系,二者具有重叠的临床病理特征,大的潴留性囊肿容易出现多层上皮和乳头状皱襞。因此,认为广泛的导管化生、增生和/或潴留性囊肿形成是ESGDA的前体病变。此外,ESGDA与GERD的进展密切相关,并可能增加癌的风险,目前需要分子证据和进一步的评估来支持ESGDA的肿瘤性。
?
参考文献:
1.?GenereJR,LeeHE,WuTT,PrichardDO,WangKK.?Endoscopicfindingsofesophagealsubmucosalglandductadenoma.VideoGIE.Jul9;4(8):-.
2.?NieL,WuHY,ShenYH,et?al.Esophagealsubmucosalglandductadenoma:aclinicopathologicalandimmunohistochemicalstudywithareviewoftheliterature.DisEsophagus.;29(8):–53.
3.?NieL,LiW,XueL,et?al.Submucosalglandneoplasmsoftheesophagus:anupdateandreview.Esophagus.Oct;17(4):-.
4.?HaradaO,OtaH,KatsuyamaT,et?al.Esophagealglandductadenoma:immunohistochem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