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探索性证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临床价值的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当中频频为临床医生带来惊喜。本期我们将分享一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2周期后即达PR的病例。希望可为晚期食管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带来启发、提供参考。
病例提供医生简介
郑飞猛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东院肿瘤科主治医师
硕博连读阶段就读于医院,师从于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强教授。博士后阶段在刘强教授指导下,从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基础及应用和肿瘤干细胞信号网络与干预研究。目前已在NatureCommunications,MolecularCancerTherapeutics等期刊参与发表多篇SCI论文,并获得国家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授权专利一项;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主持广东省自然面上项目1项。专业特长: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1岁。
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加重1月。
病史: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进行性吞咽食物困难,近一月吞咽困难明显加重,伴有胸背部、右颈肩部轻中度疼痛,偶有咳痰带血。外院胃镜示:食管距门齿约20-26cm见新生物突出,质脆,触之易出血,表面覆盖污秽物,胃镜尚能通过。活检病理示:见少许异型细胞浸润。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病理会诊:食管低分化性癌。
免疫组化:CK5/6部分细胞弱阳性,CK7、LCA、Syn、CgA阴性,Ki-67约30%阳性。
病例会诊结果单
实验室检查:
鳞癌抗原(SCC):17.7ug/L(参考区间0-1.5ug/L)
癌胚抗原(CEA):5.77ug/L(参考区间0-5ug/L)
基因检测:
检测结果小结
CT检查:T2-T7水平食管恶性肿瘤(范围约45mmX41mmXmm),伴上腔静脉癌栓,以远的颈内静脉血栓闭塞,双侧颈部IV、VI区、双侧锁骨上窝、纵隔、胃底旁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左肺上叶尖后段结节灶,纤维增殖结节。
治疗前:胸部、颈部、上、下腹部CT平扫+增强+三维
诊断1、食管鳞癌(上中段低分化癌,cT3N2M1,IVB期,PS评分1分)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2周期。
顺铂40mg/qd,d1-3+左亚叶酸钙mg/qd,d1-4(5-FU前)+5-FUmg/qd(iv泵24h),d1-4+替雷利珠单抗mg,d1。该方案每4周为1个周期。
症状改善:可以吞咽软食,胸背、右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无咳痰带血。
复查CT:原发肿瘤病灶范围、增厚程度明显缩小,多发淋巴结转移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右侧颈内静脉已恢复通畅,血栓已消失。
左:治疗前;右:治疗2周期
主要肿瘤标志物降低:
主要肿瘤标志物变化趋势
疗效评价:PR。
病例总结本例患者为51岁男性,确诊为食管鳞癌(cT3N2M1,IVB期),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2周期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提示原发灶及转移灶均明显缩小、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综合来看,患者疗效评价为PR。截至收稿,患者已经开始接受第4周期治疗。治疗期间,患者整体耐受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体而言,该患者从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方案中获益明显。
点评专家简介李鹤平教授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医院东院肿瘤科科主任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内科专委会全国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委会全国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专委会全国青年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脊柱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与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第一作者/通信作者SCI论文31篇
其中影响因子IF>7分5篇
总影响因子接近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专家点评我国食管癌患者群体庞大,根据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来看,全球新增食管癌患者超过半数来自中国(32万/60万,53.3%)。食管癌起病隐匿,就诊时多为中晚期,预后不佳。而对于已经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晚期患者而言,最新的研究认为相比当前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显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改善,在肿瘤客观缓解率(ORR)方面也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其中我国本土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的RATIONALE研究[1]结果在去年ESMOAsia公布并于今年6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正式发表,这一研究结果也是国际领先的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证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替雷利珠单抗通过Fc段改造,去除了与FcγR的结合,避免了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效应导致的T细胞消耗,始终保持T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增强了抗肿瘤活性[2,3],可以为患者带来更持久获益!
从本例患者初步显示出的良好治疗反应中,不难看出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优势。患者目前仍在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尚未观察到明显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后续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来评估免疫治疗为患者带来的长期生存获益情况。期待这一方案在临床更广泛地应用,使得更多食管癌患者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XuJM,etal.ClinCancerRes.Sep1;26(17):-.
[2]LeeA,KeamSJ.Drugs.;80:-.
[3]DahanR,CancerCell.;28(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