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热辣辣的火锅、砂锅,总能给人带来温暖。“趁热吃”,成了一句客套话。殊不知,热辣的食物有时也“暗藏杀机”。
在得知自己患癌后,老谢(化名)觉得天都要塌了,没想到,自己病因竟是吃得太“讲究”。
患癌前顿顿喜欢吃腌菜和烫食
老谢(化名)今年80岁了,看着非常年轻,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是位“干饭人”,平时特能吃,而且在吃方面他有自己一套。
半年前,老谢吃饭总觉得有些吞咽困难,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但因为没有明显疼痛,他并没有重视。三个月后,这种“卡喉”的感觉愈演愈烈,医院就诊,在一系列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胃食管结合部癌。
医院胃肠肛外科副主任单毓强为老谢制定了治疗方案:先进行化疗和免疫治疗,再择机手术。
“平时能吃能睡,喉咙稍微有点不舒服,怎么就变成癌症了?”老谢一时间想不通。
经过详细的询问后,单毓强找到了原因。原来,老谢有两个饮食习惯,一是常年吃腌制食物,每顿饭都要吃两口自己腌的咸菜才过瘾,一吃就吃了40多年;二是他喜欢“趁热吃”,日常饮食“无烫不欢”。这两种饮食习惯,恰巧就是胃和食道最忌讳的。
日常饮食注意避开这些“雷”
单毓强表示,大部分早期消化道肿瘤都与不良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他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胃癌患者都有不良饮食习惯。像老谢这样的病人,就是典型的“不知者无畏”。
首先,吃烫食是大忌。食道表面覆盖着一层柔软的黏膜,但黏膜却很娇气,尤其怕热,接触超过65℃左右的食物时就有可能被灼伤。长期食用过热的食物,可能反复烫伤食道黏膜,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反应,增加食道癌变的风险。
老谢不理解,明明吃着不感觉烫,怎么会烫伤呢?单毓强表示,这是因为口腔和食道耐受的温度不同,口腔的耐热温度在65℃至70℃,而食道黏膜的耐热温度只有50—60℃,65℃以上的食物就可能损伤消化道粘膜。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将65℃以上的热水定为2A类致癌物。生活中喜欢烫食的人,进食美味的同时,也同时在吃着“致癌物”。
除了吃烫食外,老谢还常年吃咸菜,殊不知这种腌制食品的高盐成分容易破坏胃黏膜,还会让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在体内变为亚硝酸胺,引发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等。
“除了烫食和腌制食物外,还有一些饮食习惯也与胃食道癌发病密切相关。比如:烧烤类食物、高温油炸食物、霉变食物等,这类食物中含有亚硝胺、黄曲霉毒素等,都是明确的致癌物;进食过快、抽烟喝酒等,都是危险因素。”单毓强提醒,高危人群应该注意胃肠镜筛查,按时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