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一院消化内科徐洪雨教授在一位食管多发粘膜下肿物患者的食管黏膜下和肌层之间,仅建立一条“隧道”,便将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肿物成功切除,实现了现代外科微创、损伤小、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
家在哈尔滨市外县的杨先生一直身强体健、吃嘛嘛香。今年四月,他却突然感觉吞咽困难。医院诊断为“食管多发粘膜下良性肿瘤”。由于两个肿物较大,并且靠近胸主动脉及气管,传统手术创伤大,风险更大。
在朋友的推荐下,杨先生来到哈医大一院,经过腔镜肿瘤外科李军教授,消化内科徐洪雨教授及胸外科姜久仰教授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徐洪雨教授通过超声内镜检查,提出“可以尝试通过内镜黏膜下隧道技术切除肿瘤,而且可以通过一条隧道切除两个肿物”的手术方案。
图片均由院方提供
内镜下经隧道肿物切除术(STER)创造性地巧妙利用消化道黏膜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空间建立“隧道”进行操作,创伤小,术后无体表疤痕,既能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更因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医保资源。同时,徐洪雨教授分析患者食管肿物位于食管中上段固有肌层,直径为2.5cm,突向纵膈生长,比邻气管及胸主动脉,术中出现气胸、纵膈气肿、气腹、出血的风险较大,更存在切除第一个肿物后出现气胸而无法切除第二个肿物的后续风险。
徐洪雨教授和李军教授联合为患者实施手术。徐洪雨教授在张蕾护士的配合下在内镜下距患者门齿22cm处建立黏膜下隧道,显露肿物,依次完整剥离两个肿物,切除肿物,关闭隧道入口,食管粘膜完整无破损。术中零出血、无气胸,患者清醒后仅有胸骨后及咽部轻度不适,可自由行动,三天后就可以进流食,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治愈出院。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周琳通讯员徐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