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食管癌诊疗的进展
TUhjnbcbe - 2024/9/30 9:33:00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75144.html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与死亡均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晚期食管癌的预后不尽如人意,治疗选择有限。近年来,食管癌的治疗不断进展,同时引入了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引入,打破了既往只有传统模式,为更多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时间。

1、诊断的进展

内镜下进行粘膜染色可提高癌的检出率,色素内镜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一项筛选早期癌的检查技术,内镜检查对诊断消化道中晚期癌较容易,而对于早期癌及微小癌容易漏诊,因此色素内镜弥补了内镜的不足,提高了早期癌及微小癌的诊断率。

CT、内镜超声(EUS)已应用于诊断。随着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的普及,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消化道肿瘤的起源、深度,消化道早癌的术前分期,合理把握内镜下微创治疗的适应症起到重要作用。

2、外科的进展

高位食管癌和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切除比例增加,手术范围扩大。

(1)微创技术

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

作为治疗特定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癌除经胸途径以外的另一重要可选方法,其疗效不逊于传统的经胸食管切除术。

胸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是目前难度很高且创伤更小的一类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对胸部和腹部脏器影响小,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咳痰有力,大大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

3、同步放化疗

有效地促使肿瘤缩小,外侵的瘤组织退变软化,与相邻器官的癌性粘连转变为纤维性粘连而便于手术切除,有效地杀灭放射野外的微小转移灶,有利于降低远处转移率。

4、靶向、免疫治疗

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较为适用。

(1)安罗替尼

作为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将安罗替尼纳入转移性食管鳞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Ⅱ级推荐(2A类证据)。与进口药物有所不同,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新药。

(2)国产的免疫药物

中医院黄镜教授牵头开展的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开放性、II期临床研究,国产免疫药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国产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这两种新药联合化疗。

观察到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达到80%、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6.7%,中位PFS长达6.85个月,中位OS为19.43个月,且不良反应可控、可预期。

基于该研究结果,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将“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化疗一线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列入III级专家推荐。

由中医院黄镜教授、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徐建明教授和医院陈赟教授共同牵头开展的Ⅲ期ESCORT研究,揭示了国产免疫药物,卡瑞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ESCORT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化疗相比,国产免疫治疗药物,卡瑞利珠单抗显著延长了食管鳞癌患者患者的总生存期(OS),死亡风险降低29%。亚组分析显示,与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的各亚组人群均有更优的生存获益。

徐建明教授牵头开展的RATIONALE研究是一项评估国产的免疫检查点药物,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结果显示,食管鳞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4个月,取得了巨大进步。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筛查与治疗均取得了长足进步,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引入,打破了既往只有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的治疗模式,扩大了实体瘤治疗的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食管癌研究的主流,从单药走向了多模式的治疗。未来,食管癌的治疗也必将迈向精准医学的康庄大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管癌诊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