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由于在人类胃中持续感染,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病原体之一。这种细菌在全球的流行率很高,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幽门螺旋杆菌已经在全世界44亿人的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幽门螺旋杆菌之所以被人所熟知甚至闻之色变,是因为它被认为是诱发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的主要因素。所以,当人们被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时,第一反应就是杀菌。其实万事并不能这么绝对,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一发现就要杀灭的。
首先,幽门螺旋杆菌已经与人类共存了近10万年,它与我们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它也是我们人类的共生微生物之一,有着不少好处。比如,有研究发现,携带幽门螺旋杆菌的孩子更不容易过敏,可以降低湿疹的发生率;儿童时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降低哮喘的发病风险。
其次,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导致胃癌的唯一因素,在一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非常高的国家和地区,胃癌发生率并不高,比如印度、非洲等。全世界有44亿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最终患上胃癌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同时,目前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无症状的感染人群中通过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预防胃癌。盲目杀菌还会增加细菌耐药性,有研究甚至发现杀菌后人们反而更容易发生食道癌。
那么,如果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没有任何胃部的症状,不要盲目杀菌,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如果有胃部不适,甚至有胃溃疡的症状时,那就该注意了,清除还是有必要的。不过不管怎样,保持胃内菌群平衡都很重要。
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仍然是标准三联或四联疗法。然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1)抗生素耐药性现象;(2)潜伏状态的细菌持续存在;(3)抗生素在胃酸性条件下发生降解;(4)清除后再感染;(5)抗生素的不良副作用,比如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近年来,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升高,使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明显降低,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上世纪90年代初,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在90%以上,但近几十年来,该疗法的有效性已下降到70%以下。
寻找新型治疗药物和改善治疗方案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应用益生菌制剂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