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3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31日讯杨秀娟是泰安肥城桃都中学副校长。年以来,一直担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身兼数职的她,深知责任大,担子重,但她没有退缩。始终以担当诠释教书育人初心,以奉献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勤勤恳恳,矢志不渝,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早上六点三十五分,早读课正式开始,杨秀娟已经早早来到教室。每天六点半准时到校,是杨秀娟工作以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为办公室老师们准备好热水,七点前安排好本班的晨读任务,七点后巡视各班的学习情况。每天晚上放学后,巡视完各班门窗和多媒体的关闭情况,送走最后一名学生,这些场景每天都在重复着。
参加工作后,“靠上、拼上、豁上”的“三上”精神始终激励着她。初二下学期,为落实上级关于消除大班额的要求,学校原有的16个班分成了17个。面对师资不足的困难,她毫不犹豫,主动承担起了三个班语文教学、一个班班主任、身兼年级主任和语文兼职教研员的工作。
工作上花的时间多了,照顾家庭的时间就少了。在初三时,杨秀娟的女儿正读高三,母亲被查出身患食道癌晚期,工作和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的肩上。为了不耽误学生,她只能在周末或放学后,去照顾母亲。那段时间,她因劳累导致面部神经麻痹,即便如此,她也没有请过一天假。
落红化泥,护花无声。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杨秀娟所带的级学生不负众望,今年中考分以上的尖子生占全市总数近三分之一,公办普通高中录取率68.4%,其中一泰六高中录取率达到51.84%,每一个学生都升入了相应的高中段学校,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目标。
杨秀娟带领年级及学科备课组认真落实教体局“四层面72字”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四个研究”,将“半天无课日”和“实时教研”相结合,从一线教学中发现“真问题”“小问题”“实问题”,开展“草根式”教研,形成了“科科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教研工作新样态。围绕“让学生讲得更精彩”和“费曼学习法”进行高效课堂研究,打造出了“研究课+主题教研+样板引领”的“精准研究”模式,既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又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生只有成人,方能成长、成才。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杨秀娟认为,好习惯的培养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是“文化”的诠释,也是育人追求。
肥城台李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