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自年5月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成立
至今已满一年啦~
中心成立以来
医院依托上海总部
医院优势学科
重点围绕肿瘤预防筛查
病理及分子检测、精准诊疗
放射与介入治疗、转化医学研究等五大方向
深入开展全流程的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
为患者搭建一个多学科融合的
高水平、一站式的肿瘤诊疗平台
带动本地肿瘤防治事业的全面发展
近日,《厦门日报》系列报道该中心建设成果,揭秘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何“同质化”平移先进诊疗理念和医疗技术,练就狙击肿瘤的“十八般武艺”,让更多肿瘤患者不出厦门就近解除顽疾。
首期报道走进肺癌、食管癌的精准诊治。
肺癌素有“全球癌症第一杀手”之称
在中国,肺癌居男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女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
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较快
近年来,医院平移上海总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使肺癌治疗更加微创、精准,并集中多学科资源对肺癌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帮助众多患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践行的肿瘤治疗新“微创”理念,不单指切口小,而是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贯穿于诊疗全过程,个性化地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把对患者生理、心理及工作生活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种诊疗模式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开设肺结节MDT门诊
揪出早期肺癌精准切除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以及低剂量CT在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癌得以被早期发现。肺小结节是早期肺癌最重要的影像学表现。一旦查出肺小结节,是否手术、如何随访,要根据病变大小、形态,以及患者年龄、有无家族史等因素综合考量。
▲医院胸外科执行主任范虹在厦为患者看诊。
37岁的刘女士是一名办公室白领,年5月,她突然不明原因咳嗽,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多喝点水、吃点止咳糖浆就好了,然而一个月过去,“感冒”丝毫不见好转,咳嗽却越发严重。于是刘女士到医院就诊,低剂量CT扫描时发现,刘女士左上肺呈现磨玻璃样改变,遂转至胸外科范虹专家门诊就诊。由于是首次发现肺部小结节,范虹建议她随访观察。年3月,随访发现其肺结节相较之前增大,刘女士在范虹的建议下接受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肺癌。
人体右肺共3个肺叶、左肺2个肺叶。相较于传统的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损失的肺组织更少,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和康复。当然,并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适合肺段切除,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师团队经过周密的术前评估来决定是否可行。范虹表示,“CT检查发现肺小结节,不一定要手术。需要手术的,我们秉承微创理念,不仅切口小,而且在遵循肿瘤切除原则下尽量缩小切除范围,以最小创伤帮患者解决问题。”
据悉,医院借鉴上海总部模式,还开设了肺结节多学科综合门诊(简称肺结节MDT门诊)以及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MDT门诊,由胸外科、呼吸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等专家联合,涵盖肺部肿瘤诊治各个环节,为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诊疗。
癌肿侵犯支气管
袖式切除避免切全肺
▲医院胸外科团队实施高难度胸部肿瘤手术。
65岁的刘老伯查出右上肺鳞癌,已侵犯支气管等重要结构,无法手术。刘老伯做了6个疗程的化疗后,肿瘤明显变小,医生说可以手术了,但是要将右肺全部切除,术后会丧失劳动力,且可能需长期吸氧。在邻居的推荐下,刘老伯赴医院求治。胸外科团队仔细评估后认为,采用袖式肺叶切除术,右肺3个肺叶有望保住1-2个,从而保留更多肺功能。
部分肺癌患者癌变位于一个肺叶内,但已侵犯附近的支气管,为了尽可能保留正常的邻近肺叶,可以切除病变的肺叶及一段支气管,再将支气管上、下端连起来,这就是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最后,胸外科专家团队为刘老伯实施手术,只切除了右肺上叶,保住了中叶和下叶。由于采用了胸腔镜微创技术,原本要开十几厘米大口子的手术,打几个小孔就完成了。因为损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减轻了,住院时间缩短了,出院后不用长期吸氧,对日常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
据悉,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操作精细,难度大,对医生技术要求高,目前医院胸外科团队已常规开展该手术。
多学科联合全程管理
于绝境中求生机
肺癌治疗手段多样,对于中晚期及疑难复杂肺癌病例,往往需要联合胸外科、呼吸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护理团队等多个学科的力量,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进行全病程管理。
张大爷因咳嗽到医院呼吸科就诊,查出左上肺巨大肿瘤。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张大爷患的是恶性程度较高的鳞癌,且肿瘤已侵犯附近重要血管,并有纵隔多组淋巴结转移。
按照既往的观念,张大爷这种情况,直接手术可能要切除整个左肺,加之肿瘤已转移,手术效果极大可能不佳。按照最新的研究结果,采用化疗联合免疫的手术前治疗模式,可使一部分不适宜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同质化”平移上海总部MDT模式,对疑难复杂肺癌病例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
随后,医院采取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为张大爷制定了化疗联合免疫的方式治疗。两个疗程后,肿瘤明显缩小,胸外科范虹专家团队为他实施了胸腔镜下左上肺叶切除,并清扫淋巴结。医生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左下肺叶。
术中术后检查显示,张大爷体内没有肿瘤残留。该院集中多学科优势,通过全程管理,成功将一个不能手术的患者,转化为可手术治疗的患者,且通过微创手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带来更长的生存期。
同步链接:不开胸搞定复杂食管癌
多科联手、复旦中山首创
福建首例
“内镜-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
圆满完成
81岁的余医院诊治,确诊为食管癌,因高龄、合并肺结核等原因,医院告知无法手术和放化疗。去年底,余奶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到医院中医科就诊,接诊的马骏专家考虑患者仍有手术机会,遂建议转诊胸外科。
针对余奶奶的复杂病情,胸外科立即发起多学科团队讨论。患者年纪大,胸腔严重粘连,普通的腔镜手术对老人而言创伤巨大;放化疗和最新的免疫治疗对高龄患者来说也收效甚微。PET/CT检查显示,其肿瘤尚未发生转移,或仍有手术机会,但手术难度很大、风险极高。
经反复讨论和手术推演,胸外科范虹专家团队和内镜中心张轶群专家团队强强联手,为余奶奶实施了“内镜-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不开胸微创切除肿瘤。术后,在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余奶奶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据介绍,这种手术方法由医院胸外科谭黎杰教授和沈亚星教授、内镜中心周平红教授和张轶群教授等专家在国际上首创,此次为福建省首次开展。该手术具有不经胸、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为难治食管肿瘤患者带来生机,该研究成果已被国际外科顶尖杂志AnnalsOFSURGERY收录。
同质化管理?
带来先进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
医院胸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微创腔镜手术的单位之一,目前年手术量突破台,手术量、手术难度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胸外科与上海总部胸外科实行“同质化”管理,且获批成立了谭黎杰名医工作室,工作室专家团队成员定期轮流来厦看诊、手术,其中范虹、逄旭光专家更是常驻医院。
据悉,在谭黎杰主任和范虹执行主任的带领下,医院胸外科业务开展已覆盖胸外科全部领域,常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微创食管手术、剑突下纵隔肿瘤切除、肺部多发结节的切除合并微波消融杂交治疗等手术,并在福建省、厦门市率先开展内镜-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气管隆突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让诸多疑难病例不出厦门,就近得到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门诊预约方式:
1、公众服务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