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把小视频发上来,很遗憾地发现传不上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视频标题是《孩子的怒吼中藏了多少委屈》。从情境看,正是万家灯火。一个正在做作业的孩子,对家长的指责,终于控制不住情绪,开启了咆哮模式——我没一直玩!我不刚吃完饭就做作业了吗!菜也买了,事我也做了!你如果看了这个视频,大概会一边感慨“孩子都能帮家长买菜了,还能怎样”,一边转过头瞪孩子几眼:“抓紧做作业!这么拖拉!”事情总是如此,看别人是一个标准,看自己又是一个标准,“双标”是常态。劝别的家长的时候,你一定会说:“多体谅孩子!”对自家娃的时候,就做不到了。今天还有一个视频,也挺火,是国外一名女子劝她闺蜜。闺蜜失恋了,躺在床上不起来,她于是苦口婆心地劝:“他根本不在乎你,接受现实吧!”竟然有很多人说:“我也需要这样一个闺蜜,可以让自己清醒!”你知不知道,真正你摊上了,你根本不可能清醒;你现在之所以能听劝,是因为你不是当事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古人一句话概括了一切。这个“孩子吼”的视频,也是如此,看了这个视频,你会觉得这位家长太严格,把孩子都逼成这样了;但这不意味着你会因此警醒,对自己的孩子稍微放松一点。这和人体的“感觉退化机制”很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感觉细胞会退化,会麻木。典型的表现就是:小孩子觉得很烫的时候,你觉得不烫;小孩子觉得很咸的菜,你觉得不咸。不是小孩子的感觉太灵敏,而是你退化了却不自知。危险由此而生。很烫的食物,你觉得挺“适口”,但食道会不适,吃完火锅之后,不舒服。长此以往,会有一种很可怕的疾病,叫食道癌。不知不觉食盐量过大,也有一种吓人的病,叫胃癌。如果你到了45岁以后,吃火锅的时候兴高采烈,过后发觉嗓子不舒服,可能就是吃得过烫或者过咸了。你感觉“稍凉”的时候吃,或许正好。扯远了。在思维习惯上,这种“感觉退化机制”也会起作用。你整天盯着孩子,在外人看来,已经很严格了,但你自己一点都不觉得严,因为你从来没有打他,甚至没有骂他,这能叫严吗?想想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或者刚出生的时候,你是怎么设想孩子未来的?不管你们怎么想,我当时想的就是,只要有个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好,别的不重要;就算成绩差,又怎么样?——那时候我的心态,无比健康。后来逐渐变了,因为身边太多的家长,相互影响、相互干扰,让你不由自主地去想让孩子争第一、当学霸,既要考上名校,还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幼儿园的时候,只希望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上了初中,希望他当学霸、当天才,而且要当全才,甚至明星……胃口一步步扩大,因为感觉细胞已经麻木了,忘掉了初心。于是,被孩子吼的家长越来越多。位家长在偷偷看:好父母养出好孩子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2.9购买最后,提醒一句:家长的监督,看到的只是孩子在某个时间段的一点,而不是一个面。用一个点去推断一个面,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孩子委屈,是必然的。#创作一夏教育创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