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沈琳教授团队最新食管癌研究成果荣登全球著 [复制链接]

1#

近日,医院沈琳教授牵头开展的关于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即ORIENT-15研究在全球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MedicalJournal,简称BMJ)上刊登发表。结果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显著改善了全人群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且安全性良好,有望为晚期ESCC的一线治疗提供新选择。

为此,本报特邀沈琳教授接受专访,介绍ORIENT-15研究的开展背景与研究设计,解读研究结果,并就食管癌免疫治疗的未来探索等话题进行探讨。以下为采访精要,诚邀您共赏。

专家简历

沈琳教授

医院副院长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理事会轮值理事长

人民卫生出版社系列期刊《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主编

沈琳教授专访视频

ORIENT-15研究荣登BMJ

出色数据彰显信迪利单抗联合方案独到之处

论坛报:近日,ORIENT-15研究重磅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令人振奋。您作为该研究的全球leadingPI,首先请您介绍下,该研究开展的背景。在研究方案设计方面,有哪些独到的考量?

沈琳教授:近四十年来国际食管癌一线治疗领域并无太大进展,仍以5-氟尿嘧啶与顺铂为主,在我国情况稍有特殊,经临床实践而非临床研究所得经验的紫杉类药物应用同样普遍。然而,以上三大类化疗药物疗效有限,患者生存期均未超过一年。起初,PD-1单抗在食管癌二线治疗中显露应用潜力,但其单药约15%的有效率不足以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获益。因此,探究免疫+化疗的联合策略或可为突破指明方向。

在国际学术界缺乏类似研究结果的背景下,团队结合我国以及国际食管癌患者的实际诊疗情况,设计了以中国发病人群为主、放眼全球食管癌患者的国际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同时鉴于国内外常用化疗方案的应用差异,该研究还允许研究者自主选择应用PD-1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或5-氟尿嘧啶+顺铂。

研究启动后国内入组相对顺利,国际上受疫情影响部分患者入组,但是本研究实际上是以国际化标准衡量、基于全球患者需求设计而成的临床试验。作为研究者,我们在设计之初便十分期待ORIENT-15研究能够揭开联合方案是否能突破常规化疗瓶颈、提高多大获益水平的谜底。

论坛报:在研究结果方面,ORIENT-15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数据: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CC,可显著改善全人群患者的OS,且安全性良好。请您对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给予点评和解读。

沈琳教授:ORIENT-15研究所取得的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一,针对ESCC患者设计,更符合中国食管癌发病现状。鳞癌与腺癌是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而作为食管癌大国,我国90%以上患者为ESCC。腺癌与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ORIENT-15研究设计更符合中国国情。

第二,突破性的OS数据。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组患者中位OS达16.7个月,相较于对照组,其能够降低全人群死亡风险达37%(HR=0.63,P<0.)。这是截至目前在已发布的国际食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死亡风险下降最大、生存获益最佳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也达到了12.5个月,而信迪利单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又大幅提高患者生存,这充分说明了联合治疗的优势。

第三,PD-L1高表达人群OS显著、稳定获益。在PD-L1CPS≥10的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组患者中位OS为17.2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6%,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第四,肿瘤显著缩小,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组的ORR提高约21%,疗效确切。

综上,我认为ORIENT-15研究结果的公布将进一步改变我国食管癌的临床实践,并把联合策略推向食管癌的治疗优选。

国际标准、中国需求

食管癌领域还需开展更多放眼世界的临床研究

论坛报:ORIENT-15研究可谓捷报频传,从年ESMO大会口头报告发布,到作为中国唯一研究入选“ESMO11项改变临床实践的突破性研究”,现在又刊发在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您认为ORIENT-15这项研究对于食管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变革?

沈琳教授:能够成为中国唯一入选“ESMO11项改变临床实践的突破性研究”的临床试验,说明ORIENT-15研究从研究设计、数据结果、可靠性、对领域内意义等方面均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因此,从数据质量与意义来看,信迪利单抗+化疗的联合方案必将进一步影响我国食管癌治疗的临床实践,期待其早日获批适应症、写入指南并进入医保,将会造福更多患者。

论坛报:以ORIENT-15研究为代表的中国专家引领的创新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中国创新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步赶超国际水平。您认为这对于中国的科研创新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医药创新的未来,您会有哪些建议和期望?

沈琳教授:客观来讲,我国医药创新水平与欧美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过去,一款已在国外上市的药物需要4~5年才能进入中国市场并被患者使用。然而近年来,我们却欣喜地看到这一上市时间差正在逐步缩小,特别是肿瘤领域更为明显。在愈受国际重视的同时,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大,肿瘤患者众多,我们应是更了解患者的研究者与临床医生。因此在开展临床研究时,我们要提前进行更为科学的方案设计,尽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并尝试进一步提高疗效,在掌握患者临床特征与不同瘤种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做到对诊疗更有数、更有经验和更有体会,如此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第二,为中国肿瘤患者谋福,让世界肿瘤患者获益。由中国专家与民族制药企业合作开展的国际化高水平临床研究已不再仅局限于中国患者,我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开展全球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用中国制造惠及世界患者,这也是我国临床科研水平与新药研发技术显著提升的直接体现。

因此,无论是中国创新药物,亦或是中国研究者,都应以中国肿瘤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适用于全球肿瘤患者的国际化临床研究,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