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习惯可能吃出癌症 [复制链接]

1#

今天就把IARC列出的致癌物特别是1类致癌物(意思就是有足够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性)中跟饮食相关的因素拿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到底是哪些饮食因素增加了我们患上癌症的风险。

01吃太咸+02吃太多加工肉类

长期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增加炎症和患上胃癌、食道癌风险。

腌制的鱼肉和加工肉类中亚硝酸盐含量可能超标,而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会亚硝酸盐发生反应,分解出N-亚硝基化合物。其中被称为「亚硝胺」的化合物正是致癌的直接元凶。

吃多少盐才合适?

年国务院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严格了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

加工肉类尽量少吃

年《国际流行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Epidemi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在对近50万名受试者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加工肉类每增加20克/天,结直肠癌风险升高18%。

03不分餐,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IARC早已明确的1类致癌物,非常明确的胃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慢性胃炎,细胞出现变异和增殖,长此以往就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全球一半的人,截止年,中国有近60%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就是口口传播,而我国家庭式多人共餐的模式给幽门螺杆菌传染提供了便利条件。

分餐,确实有用

一项对广州的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有使用公筷或分餐习惯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只有2.9%,而不分餐的人感染率高达24.3%。

对那些接受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的调查也发现,治疗结束两年后,没有采用分餐的患者复发率大概是5.3%,分餐的人只有0.45%。差别很显著,不过这项研究样本量并不是很大。

还是建议大家养成分餐的习惯,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

04吃霉变的食物

*曲霉素,因为具有很强的肝脏*性及致畸作用,也早早就被IARC列为1类致癌物。

不浪费粮食,但也不能吃霉变的食物

必须要说:食物霉变或变质,就不能再吃了!

*曲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一旦出现霉变整包食物可能都已经被污染,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都!别!吃!

选正规产品,不屯积

以下这些办法,或许能让你家的食物们免受*曲霉素的「污染」。

购买正规渠道正规品牌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米、面、粮、油以及坚果类食品。购买散装时一定要注意保质期的标识。不要因为所谓的「风味」选自榨油,很容易出现*曲霉素严重超标的情况。最好不要大量购买米面粮油屯积在家中,坚果等零食也不要一次买太多。粮油米面等要放在家中干燥、通风的地方,坚果类则要密封、避光保存。

05喝酒或含酒精饮料

IARC1类致癌物名单上还有酒精及含酒精饮料。

不过,真正致癌的是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将近40%的中国人缺少代谢乙醛的酶,饮酒后会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造成伤害。

最好一点也不喝

年发表在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篇有关酒精的系统性研究明确指出:酒精的安全剂量为0!

如果做不到,根据我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要超过25克,成年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要超过15克。

06嚼槟榔

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都在IARC的1类致癌物名单上,会导致口腔癌。

今年9月,我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决定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全面禁止了槟榔的广告宣传。

07吃太胖

超重或肥胖,虽然不在IARC的1类致癌物名单,但早在年,IARC工作组就得出结论,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避免体重增加可预防结肠癌、食道癌(腺癌)、肾癌(肾细胞)、乳腺癌(绝经后)和子宫癌。

年IARC又召集了一个工作组重新评估控制体重在预防癌症风险中的作用。工作组根据当时已有数据得出结论,超重和肥胖者减少身体多余的脂肪可降低大部分癌症的风险。

肥胖的标准

这项研究采用了7种衡量肥胖的标准,分别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重变化、经减重手术后的体重变化。

不过,BMI的中美标准有差异,对美国人来说,18-25为正常,25-30为超重,30以上为肥胖;对中国人来说,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

体重超标可增加以下部位发生肿瘤的风险:食道(仅腺癌)、胃(仅贲门)、结直肠、肝、胆囊、胰腺、乳腺(仅绝经后乳腺癌相关)、子宫体、卵巢、肾、肾盂、甲状腺等。

参考文献:

[1]WorldCancerReport:CancerResearchforCancerPreventio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