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要观想无尽的三宝前都有我的身体,每尊佛,每尊菩萨,每尊护法前都有我在拜。无尽的身顶礼无尽的三宝,每个三宝前都有弟子的个人的五尽身来给他顶礼,这样的观想。是不是拜了一个小时,完了,“我不拜了,可辛苦了”,赶快下殿到床上睡觉去了?不行的!观想之后,想此今门尽未来际,没有问断,没有休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里没有停的时候。你要有疲劳,有间断,你怎么成佛呢?佛是无始无终的境界,心有疲劳现象了,“我不行了,不行了!”那是有尽了。达到了吗?必须有那个愿行,起了如如这个法界之行,人到法界三昧,安住这个地方,这样的修法因,成佛,那可以说是,你只要这样不间断,一生成佛是可能的。你做不到,不这样做。那不是法不灵,是你个人不精进,不诚心,所以显教的讲法是和盘托出,毫不隐瞒,就这样修。这个修法到现在来说,是四十六年到五十年,我们刚刚出家,就受到我们戒和尚,他是华严大学毕业的慈舟老法师,人人不知道他修法,到晚年他老人家就这个法。他就是显密结合的,以《华严经》这个境界缔网无尽观为主,就是这个修法,直到他老人家最后,他是入了境啊,我们不理解,修了普贤行代众生受苦,众生不知道,还以为老法师卧病。你卧病几天就昏迷不醒了,他在那睡着似地中风不语,修行的方法,照常。你能知道吗?不知道。所以说我们见了大德高僧怎么临终时还现病苦之相?他那是代众生受苦!舍报安详,临走的时候安安静静,一点事都没有!不像一般的人痛苦而死,没有!我亲自看到我师父圆老,就是这样的,得了食道癌。他一百二十四天不吃饭,谁能受得了?到临终坐那里,撒手而去,安安静静走的,连医生都不相信。这是亲眼看到的,不是假的。这样升起我们的信心。千万要对大德高僧有什么病的,不要这么想,他各有各的愿力。有的也是有业障的,业障要消,有病就是消业障,还债的,你不受苦能行吗?所生多劫的业障,你不受苦吗?你生命就是还债。所以甘愿地来生病,你心里坦坦然然的,消业障!你生烦恼没有用。所以修这个法的时候,要尽未来际的修法,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样的精进才成就了。话又说回来,拜佛,也是我们慈老教导的,拜佛一定要念礼佛偈,观想。你熟了,一观想就是了。跟“缔网无尽观”的修法是一致的,怎么做法呢?开始要拜佛了,十指合掌,为什么要合掌呢?十指合掌,人整个身上的气脉集中,这能消除妄想,从来你的气是散的,现在都要人到大海,人流,收回来,也就是“一心皈命”、“一念不生”、“一心礼佛”,什么都不想了,马上人到佛界去了!首先修什么?就是真空观:“能礼所礼性空寂”,第一句。这时拜佛,你什么都不要想,你说我有痛苦了,我有困难了,我有灾难了,不好!首先万缘放下,什么都不要想,静下一心,把心灵打扫干净,百不思想,万缘放下,一念不生,真空绝相。拜佛的人,所拜的佛,都不要想,完全是一个真空状态,这是体的修法!毗卢遮那佛是无形无相的,你要入毗卢法界!拜佛的时候,“能礼所礼性空寂”,有体的修上了才有感应,心里胡思乱想,妄想纷飞,又求这个又求那个,你感应不到法界性。只有“能礼所礼性空寂”,下边才有“感应道交难思议”!你的心清净干净了,清净心与法界性的性体一致了,相应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你有感应,然后在这里感应出来,起观了,不是真空而又妙有出现了。“我此道场如缔珠”,这不是空想,硬想出来的,你只有一个定下去之后,你这么一念一证就像那个境界了!“我此道场如缔珠,诸佛菩萨影现中”,诸佛菩萨无穷无尽,天上地下你身边的左右都有!每一个愿王你都是这样观想,所以说这个修法是成佛的修法,是无上乘的修法!这样的修法,这样的观想,就是普贤行,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文殊菩萨,表这个能起的信解,这种境界只有文殊菩萨的大智,你才相信!不然你不相信,你入不进去,你修不起观来!只有文殊菩萨的理解、信解,文殊菩萨也是表这个因位修行的大智慧;只有以文殊菩萨的大智慧,才能彻底理解宇宙万有的真谛和缘起显相的空有不二的真理!所以弥勒菩萨说了:“汝先得见善知识,问菩萨性,入解脱门,皆是文殊菩萨威力故。”这是《华严经》上讲的,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正因为你先开始见到文殊菩萨,又见到很多的善知识,听说了普贤行的修法,才能入于解脱之门。入解脱之门的力量,还是文殊菩萨的威力之力,你的信解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所以文殊常为一切诸菩萨之师,所以第二叫解行相对,相对的圆融离不开文殊,离不开普贤,离开二位也成不了佛!你也不能成就毗卢遮那!所以这样说“华严三圣”是一体的,有联系的!今天就讲到这里!今天讲的还是“《华严经》三圣圆融观”第二个题目,解行相对这部分。解行相对讲的是普贤菩萨所标显的万行,普贤菩萨表所起修的万行,总的来说以波罗为主,那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大力、大智(大慈),在普贤菩萨的具体的修行愿行上,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十大愿王,第一个是礼敬诸佛,上一课我们讲到这个地方,礼敬诸佛的观想,那是“缔网无尽观”的修法,这是华严宗的特色,普贤菩萨的修法,缔网无尽观,就是法界观的修法。在礼佛时,首先要礼佛偈,要根据“缔网无尽观”的观行进行观想,依着这个偈颂来进行观想。“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在礼拜诸佛的时候,在佛前首先要恭敬地站立,合起掌来,十个手指就是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下边右手即“慧、方、愿、力、智”。“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这是从法上来表现的,要以我们实际修法上来讲,我们的肉体是物质、精神的结合。当我们恭恭敬敬站着的时候,那就是万缘放下,不思想,一心拜佛,一心念佛,什么都不要思想,就这么一个一心皈命的思想。当我们合起掌来,从我们的气脉把整个身上的力量都集中到合掌当胸,都收回来,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这个地方,集中在这里而不执于这里,从这里一为力量,充满虚空法界,这是开始,第一步。在这里,个人的思想上有个能礼的本人,拜佛的,有所拜的对象,不管你是拜释迦牟尼佛,还是拜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是东方世界琉璃光如来,十方诸佛,不管你拜哪尊佛,都是一样,当然这个地方,我们以礼佛为主,能拜佛的是我们本人。行者,都是能相对的,可以到一心,你观想的时候,首先你第一个要打破这个能所观念,这是华严宗的一个特殊的修法。第一是真空观的修法,如果是学过禅宗的,学过密法的,学过禅宗的就是单刀直入,一念不生,什么都不要想,真空观,就是般若,金刚智!在密宗修法也是一样的,都要修真空观,从空中现出有来,所以“三圣圆融”,它是显密结合。首先修真空观,能拜佛的我的本人,所拜的佛的对象,在这一念当中什么都不存在,就是打破当下的相对,这才是真正的万缘放下,放下了个人的肉体,放下了个人的主观思想,放下了整个客观世界。把主观和容观都放下、主观的我的肉体,我的思想,我这个人。放下就是不存在,并不是人都没有了,不住于这个身休,不执著这个身体,我是能拜佛的人,我是什么怎么样,不要存在!所拜的佛的对象,这个大殿,什么都不要想!只有打破了所能,主客观统一,当下的你这个一念的观想的力量,才能透出你的肉体,才能对宇宙的力量接通信息,能相应学佛的修法,佛德法身犹如虚空,普贤菩萨是代表法界,普贤菩萨的“缔网无尽观”处处不离法界,这是法界观的修法的第一观,要修“真空相对观”,“能礼所礼性空寂”,就是真空寂灭,空无所有,空无所无,“寂”就是一切不生,“空寂”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妙湛总持。《楞严经》上第一句,实际上就是金刚种子的显现。“能礼所礼性空寂”只有第一步相应了,你所拜的佛从你在这个真空之中显现出来,就是个人法界性上,“性海圆明,法界缘起”,“感应道交”。也不是信心出现的,平常我们想都是胡思乱想,这个想象是遍及执性,是执著性,是妄想性。这个是要从体上发出的一种智慧,显现出来,才能“感应道教难思议”,从真空体上出现的十方诸佛、菩萨,着一尊发无穷无尽的充满法界。不仅仅是一尊,而是整个虚空法界无一处不是佛的显现。那时我们这个人就融化于这种境界,随意说“我之道场如缔珠”,一个一个的宝珠缔网,每一个宝珠里现出诸佛的道场,每一个道场又是宝珠,又重重无尽,这一直现千千万万,何况无尽的宝珠,无尽的道场,无尽的佛国。“我之道场如缔珠,诸佛菩萨映现中”,一个一个都出现了,这不是真空,这叫妙有。前面修的真空,这是妙有,妙有怎么样呢?你不要执著,你执著就不妙有。这是要有无我观的基础,打破了自我,主客观的统一,你才能称妙有。主客观没有统一,妄想纷飞,能所对待的时候,完全是遍及执,众生的知见。这是成佛的修法,这样成为体,你这样修,“诸佛菩萨影现中”,自然地出现,不要强制去构想,那就不对了,那是妄计、识心分别。Copyright?TheFaYunTempleTel:-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