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刘志坤院长提醒:当疾病突袭,患者和家属多数会举足无措,往往会很容易犯下一些错误,比如病急乱投医。专家提醒,错误的治疗方法,不但对患者康复没有帮助,反而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会导致可怕的结果。摆脱这些错误,是我们康复之路的真正起点。恐惧,以至于惊慌失措“我不行了!”“我要死了!”“我这辈子就这样完了!”“为什么是我?”“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不想死。”……癌症患者难免产生诸如此类的念头。我们看到了死亡的阴影,感觉到死神的召唤。应该承认,恐惧以及惊慌失措都是很难避免的。有些研究者指出,死于癌症的人中,其实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我不敢相信这个数字准确无误,但我相信,导致死亡的绝不仅仅是癌细胞的泛滥,还有我们自己的恐惧。复活之路上的真正力量来自希望和信心,而非来自恐惧。恐惧是伤害的力量。勇气是康复的力量。向病人隐瞒实情美国有位挺有名的心理学家,名叫马丁·加德纳(MartinGardner)。他在一番研究之后认定:“在美国万死于癌症的病人当中,80%是被吓死的。”此人原本是位医生,由于目睹太多的癌症患者被恐惧压倒,又以心理学家的背景来理解这一现象,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恐惧,所以能够理解马丁·加德纳的建议。但同时我也知道,有无数病例证明,对病人隐瞒实情有着巨大的弊端。我有个朋友患了结肠癌。他的妻子为了给他治病煞费苦心,倾家荡产,可惜收效甚微,一年后他去世了。弥留之际,他说出对妻子最大的抱怨,就是妻子始终对他隐瞒实情。他说,如果从一开始就告诉他,他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生命中最后的这段时光。他的话后来一直铭刻在妻子心上,很多年后提起来,她仍然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丈夫。然而还有更重要的,隐瞒病情会让你的家庭充塞着神秘、诡异、压抑、躲躲闪闪的气氛。你就没有办法与患者开诚布公地讨论疾病和治疗,更不可能齐心协力对抗疾病。让家里充满悲伤和绝望的气氛癌症患者的家里是很难有笑声的,在疾病暴发的最初几周尤其如此。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悲伤和绝望,还不免怨天尤人。可是,我们必须明白,快乐和充满温情的生活环境是癌症患者走上康复之途最重要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不是用金钱救命,而是依靠希望和快乐的心情来救命。过度反应: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治几乎所有癌症患者和他们的亲属都会这样想:“不惜一切代价”“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治病”“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其实,过度治疗正是目前癌症治疗领域里最严重的弊端之一。有无数证据证明,过度治疗会破坏人的基本生理平衡,颠覆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患者更快更痛苦地死亡。过度治疗是建立在患者过度反应的基础之上的。它不仅让你倾家荡产,还让你减少了康复的机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度治疗正随着所谓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商业逻辑的拓展而日益严重。很多病人会对医生说:“我有钱。请给我最好的治疗、最好的药。”可惜的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不是有钱就能救命。我相信很多癌症患者的治疗最后归于失败,不是具体的治疗措施失当,不是药效不灵,不是医生不尽心尽力,甚至也不是“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不正确的药物。在选择医生、药品和治疗手段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不惜一切代价”的冲动常常诱使我们犯错误,而冷静和理智是我们不犯错误的前提。温馨提示:医院刘志坤院长提醒广大肿瘤患者,癌症并不等于被判处死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好的医生、医院,在这场与癌魔的厮杀中最终获胜权稳稳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积极的心态去战胜这个胆小的敌人——癌症。做好这5点,癌症远离你众所周知,癌症的发病与紧张的生活节奏、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年8月第17届世界肿瘤大会上专家们明确提出:“人们若想远离癌症,最有效的途径是彻底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今天,我们特地医院刘志坤院长,为大家挖开生活中的癌症陷阱。1、戒烟篇吸烟与癌症有着显著的关联。有研究显示,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8~12倍,同时,吸烟还会增加患喉癌、食道癌、胃癌、膀胱癌的风险。临床统计显示,被动吸烟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比吸烟者还高5倍。长期被动吸烟者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比不吸烟者高3倍、苯并芘含量比不吸烟者高4倍。所以,如果您吸烟,请尽力戒烟;如果您身边有烟民,请远离他。2、限酒篇约90%的酒精代谢都是在肝脏内进行的,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肝硬化,从而直接增加患肝癌的风险。相关统计显示,饮酒脸色发红者得食道癌的风险会增加72%,饮酒脸色发白者得肝癌的风险会增加52%。另外,长期饮酒者的致癌率是不饮酒者的2~3倍,除了肝癌外,酗酒还会造成口腔癌、喉癌、直肠癌和胰腺癌等。3、膳食篇现代人无需担心温饱问题,但有些人却为了减肥而过度节食,还有些人因为胃口太好而没有节制、胡吃海喝。喜食高盐、高油、高热量食物、熏烤、油炸、腌制食品以及浓咖啡、浓茶,容易诱发癌症。在采购食材时也应注意,如大米应该买新米,隔年大米容易出现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4、运动篇德国运动学家范·阿肯教授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获得氧气量比平时多8倍以上,可以预防癌症,即使得了癌症也能延长生命过程。为达到有效的运动,必须保证运动的质与量。所谓质,就是运动必须使心率在靶心率范围内,靶心率=每分钟(-年龄)~(-年龄)次。所谓量,就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内的、心率在靶心率水平的耐力运动,每周至少坚持3次以上。5、睡眠篇睡眠的好坏占据养生是否有效的52%左右。除了要保证睡眠时间,还要尽量提高睡眠质量。睡眠好的人,身体得到充分休息、疲劳恢复快,自身的免疫机能恢复也快建议大家不要在睡前生气发怒,这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以致难以入睡。另外,日常应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比如不提倡微醉入睡,因为睡前饮酒易出现窒息的可能性。来源:医院